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和“六个新聊城”建设,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落地、充分显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快、好于预期,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良好态势。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2051.0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7.68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709.49亿元,同比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013.91亿元,同比增长3.5%。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9亿元,同比增长 5.8%。夏粮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总产量达到28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秋粮实现丰产丰收。蔬菜产量增长6.8%,生猪、家禽出栏分别增长10.9%、3.4%。
二、工业生产态势良好。着力推进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实施干部助企远航工程,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帮扶力度,工业生产增速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增长12.2%,比上月提高3.1个百分点。32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2%,比上半年扩大3.2个百分点。产销衔接持续向好,产销率达到95.2%,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从重点行业看,食品制造业增长28.2%,医药制造业增长21.2%,金属制品业增长28.5%、汽车制造业增长12.6%,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0.1个、13.1个、20.4个、4.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8%,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稳步向好。前三季度,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26.27亿元,同比增长3.9%,高于服务业增速0.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25.7%,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比上半年提高2.7个百分点。24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扎实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投资力度,全市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9%,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3.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7%。从投资质效看,“四新”投资增长23.6%,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47.1%,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7.1%,比上半年提高59.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7.5%,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1%,高于全部投资15.1个百分点。
五、贸易市场稳步回暖。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26亿元,同比增长1.5%,与上半年持平。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81.54亿元,增长8.9%,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8.22亿元,增长9.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2亿元,增长5.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74.3亿元,增长9.2%;餐饮收入7.24亿元,增长2.5%。对外贸易持续回升。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423.7亿元,同比增长15.3%,比上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76.7亿元,增长15.1%,进口147亿元,增长15.6%。
六、财税金融平稳运行。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5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8.8%。组合式税费政策助企纾困持续发力。截至9月末,全市增值税留抵退税累计25.4亿元,累计办理“六税两费”减免近2.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6亿元,增长8.1%。截至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470亿元,同比增长12.4%。本外币贷款余额3483亿元,增长12.8%。普惠小微企业贷款556.5亿元,比年初增加104.2亿元。
七、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前三季度,全市民生支出31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7%,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79.6%。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64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672人。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9月当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0.2%。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17元,同比增长5.2%,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40元,增长4.3%,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2元,增长6.3%,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疫情多点散发扰动等不确定因素,市委、市政府坚决扛牢稳增长政治责任,咬定目标、攻坚突破,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下阶段,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快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持续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多措并举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