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和“六个新聊城”建设,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落地、充分显效,全市经济运行延续了前三季度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快、位次前移。
一、规模以上工业。10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增速与上月基本持平,比全省高4.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比上月前移3位。1-10月增加值增长8.6%,比1-9月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分别高4.6个和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比1-9月前移1位。
分行业看,32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2%,与前三季度持平。重点行业中,食品制造业增长2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3.9%、医药制造业增长18.7%、金属制品业增长25.3%,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8.5个百分点。分企业看,156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867家产值增长,增长面55.3%。110家产值过5亿元企业实现产值2543.4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69.8%,产值同比增长15%,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9.7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明显。
二、固定资产投资。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1%,比1-9月提高2.2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2.3个和1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制造业投资增长23.4%,比1-9月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2.1%,高于全省23.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8.9%,高于全省74.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四新”投资增长25.9%,占全部投资比重47.7%,比1-9月提高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2%,占全部投资比重56.6%,占比居全省第11位,与1-9月持平。
三、消费。1-10月,限额以上零售额203.84亿元,同比增长8.8%,比全国、全省分别高6.2个和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比1-9月前移3位。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200亿元,同比增长8.9%;乡村零售额3.81亿元,增长7.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95.65亿元,同比增长9.1%;餐饮收入8.19亿元,增长2.5%。从重点行业看,在车辆购置税减半、家电消费券带动下,限额以上汽车和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0.4%和5.5%。
四、对外贸易。1-10月,全市进出口总额471.8亿元,同比增长10.4%,比1-9月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7.8亿元,增长6.9%,比1-9月回落8.2个百分点。进口164.0亿元,增长17.4%,比1-9月提高1.8个百分点。
五、财政金融。1-10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8.4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8.9%,比全省高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其中税收收入124.9亿元,同口径税收占比67.2%。截至10月末,全市增值税留抵退税累计25.1亿元,“六税两费”减免2.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0.1亿元,增长12.1%,比全省高4.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截至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449.4亿元,同比增长12.2%,贷款余额3500.5亿元,增长13.2%。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8.89亿元,比年初增加106.58亿元,贷款户数8.6万户,比年初增加0.99万户。
六、民生保障。1-10月,全市民生支出34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6.8%,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部分重点领域民生支出实现快速增长,教育支出87.8亿元,增长7.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4亿元,增长25.5%。就业形势总体平稳。1-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463人,完成全年目标96.2%。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0287人,完成全年目标171.5%,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836人,完成全年目标137%。物价温和上涨。1-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10月当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环比持平。
总体来看,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新发多发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市委、市政府坚决扛牢稳增长政治责任,咬定目标、攻坚突破,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市经济持续恢复、稳定向好、进中提质态势不断巩固。下阶段,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抓早抓小抓细抓实基础上,全力抓好“六保”任务落实,扎实促进扩消费、强投资、稳外贸外资,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