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2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进中提质
时间:2023-01-30 17:22:55
字号: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经济运行逆势而进,保持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2779.8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0.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44.48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335.26亿元,比上年增长3.5%。

一、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农业生产总体平稳。扛牢农业大市稳产保供责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2.1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实现“三增”,粮食总产量572.6万吨,比上年增加4.6万吨,增长0.8%;播种面积1219.7万亩,增长0.1%;单产469.4公斤/亩,增长0.75%。

二是工业生产持续向好。着力稳工业发展,实施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制造业竞争力有效增强。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32个行业大类中18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56.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35%、2.9%、11.4%和11.9%,四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51.2%,拉动工业增长6.6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明显。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4.8%。

三是服务业保持恢复。出台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系列政策,推动服务业稳步向好。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1335.2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GDP比重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9%,拉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7个百分点。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4.9亿元,同比增长1.3%。25个行业中有13个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52%。

二、需求动力持续增强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3%。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525个,比上年增加69个,完成投资增长16.4%,占全部投资比重为91.8%。制造业投资贡献突出,2022年增长27.7%,高于全部投资1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21.3%,对投资贡献率33.0%,拉动投资增长5.4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市场承压恢复。扎实落实稳运行促消费23条等政策措施,用好消费券工具,推动消费市场加快恢复。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8亿元,与上年持平。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43.19亿元,比上年增长5.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8.18亿元,增长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1亿元,增长11.8%。网上零售持续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15.1亿元,增长4.7%。民生保障类商品稳定增长,粮油商品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0%、19.4%。

三是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开展外贸固稳提质行动,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进出口总额614亿元,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出口408.3亿元,增长11.4%,进口205.7亿元,由上半年负增长18.6%扭转为正增长25.2%。

三、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一是财税金融平稳运行。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6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7.4%。其中税收收入143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下降7.2%,税收占比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4.9亿元,增长5.5%。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547亿元,同比增长13.2%。本外币贷款余额3483亿元,增长11.1%。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69.1亿元,比年初增加116.8亿元。

二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63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78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4元,增长6.6%。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84降至1.8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四、动能转换成效显著

一是新兴产业增势良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装备制造业增势强劲,2022年增加值增长16.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9%,占全部服务业比重52.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二是新兴领域投资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3.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1.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6%。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5.2%,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8.9个百分点。“四新”投资增长24.7%,占全部投资比重49.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三是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349.3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3%。其中光伏装机容量318.87万千瓦,占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91.3%,增长35.3%;风能电厂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比上年翻番。

五、民营经济支撑明显

一是民营工业韧性好。202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1474家,比上年增加74家。2022年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2.3%,占比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48.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个百分点。

二是民间投资增长快。2022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2.2%,占全部投资比重58.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7.4个百分点。

三是民营服务业潜力足。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1.4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131.1%,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个百分点。

四是市场主体活力强。2022年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0.8万户,比上年增长5.7%。其中私营企业19.71万户,个体工商户48.7万户,合计占市场主体的96.6%。2022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65万户,其中新增私营企业2.94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6.52万户,合计占新增市场主体的98%。

六、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一是支出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民生支出达到401.9亿元,占比78.1%。部分重点领域民生支出实现快速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3.6亿元,增长19.9%,卫生健康支出64.9亿元,增长12.3%,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4.8亿元,增长82.9%。

二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将稳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09.9%。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99.8%,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929人,完成全年目标140.3%。

三是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其中,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环比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同比上涨3.5%,衣着类下降0.8%,居住类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6%,医疗保健类上涨1.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9%。

总的来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市委、市政府统筹兼顾,迎难而上,担当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逆势而进、稳中向好。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坚定信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六个新聊城”,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附注:

1)按照GDP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1年,我市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2642.5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

2)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均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局;金融机构信贷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聊城分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场主体数据来源于市行政审批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居民消费价格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聊城调查队。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