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奋斗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推进“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建设,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一、 综 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59.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60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806.88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135.34亿元,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1:35.7:50.2。
就业态势保持良好。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30万人,困难群体就业321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62亿元,扶持带动就业4596人。城镇登记失业2.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9%,均控制在省控目标3.08万人和3.8%范围内。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涨幅较上年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3.2%。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6.2%,衣着类价格上涨1.5%,居住类价格上涨1.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4.1%,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3.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8%。
表1 2019年聊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指 标 名 称 | 以上年为100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 | 102.9 |
其中:食品烟酒 | 106.2 |
衣着 | 101.5 |
居住 | 101.8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1.3 |
交通和通信 | 97.1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4.1 |
医疗保健 | 103.4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4.0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 97.8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 99.2 |
常住人口平稳增长。年末常住人口609.83万人,城镇化率52.72%。
安全生产状况好转。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8起,比上年下降28.5%。死亡54人,下降12.9%;受伤102人,下降31.5%。
二、 重点战略与改革创新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九大产业集群加速成长,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利润分别增长11.9%、23.5%、29.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智能制造发展态势加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9%。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主引擎,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0.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5%,比上年提高27.1个百分点。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07.6万人次,增长9.0%;旅游总消费241亿元,增长13.2%。
质量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新注册国内商标超过1万件,有效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47件。金号家纺荣获第七届省长质量奖提名奖,东阿阿胶有限公司的阿胶产品获得“泰山品质”认证;参与制修订并发布实施2项国际标准、1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省地方标准;16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1个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改革创新活力释放。我市成为全国“雪亮工程”重点支持城市、山东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12345”热线服务质量在全国344条政府热线中居地级市第2位。制定实施国企三年混改计划,鲁西集团与中化集团成功合作。阳谷凤祥股份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临清哈鲁轴承已取得澳大利亚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核准函。实际利用外资72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9.4%。成功举办“2019中国·聊城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会暨高层次外国专家齐鲁行”活动;拥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1人、外专双百计划1人。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全年专利申请1409件,专利授权307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1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5家。市政府拨付资金2000万元启动建设聊城第一家新型研发机构——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
营商环境显著优化。积极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划转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178项、关联事项48项、收费事项3项,基本实现“应划尽划”;125项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52项涉企审批事项可容缺办理;实施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大力推行“零材料”提交、“零成本”开办、“零距离”服务,实现企业开办1个环节、2小时办结。以上三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52.79万户,比上年增长20.3%。其中,个体工商户37.74万户,注册资金304.96亿元,分别增长17.6%和31.2%;私营企业13.04万户,注册资金7163.48亿元,分别增长33.2%和26.2%。
三大攻坚成效显著。风险化解成效明显,累计处理不良贷款134.14亿元,比上年多处置35.81亿元;茌平、阳谷沪农商村镇银行、冠县齐丰村镇银行三家机构实现高风险摘帽。精准扶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居全省第4名,全年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23亿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7亿元;新增小额扶贫信贷9926.3万元,帮扶贫困群众1807人;新建产业扶贫项目99个,累计可形成收益2823万元。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77天;重污染天数20天,比上年减少1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的均值浓度分别为6.13、58μg/m³,比上年改善率均居全省第2名;SO2年均值浓度14μg/m³,NO2年均值浓度38μg/m³,均达到一级标准(GB3095-2012);4个省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其中3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21项指标均达到Ⅴ类水质标准。
三、农 业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6.69亿元。实现增加值33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种植面积1210万亩,比上年略减0.1%;单产457公斤/亩,增长6.3%;总产量553.05万吨,增长6.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15万亩、总产量271万吨,分别增长-0.7%、6.0%;玉米种植面积582万亩、总产量280万吨,分别增长0.1%、6.2%。
蔬菜水果生产稳中有增。蔬菜种植面积213.88万亩,比上年略减0.7%;单产3873公斤/亩,增长1.3%;总产量828.27万吨,略增0.6%。其中,食用菌产量10.27万吨,增长2.8%。
果园面积26.36万亩,减少8.9%;单产1897公斤/亩,增长12.6%;总产量50.01万吨,增长2.6%。
畜牧生产有增有减。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27.18万头、出栏221.05万头,分别比上年下降9.2%、14.4%;家禽年末存栏10372.80万只、出栏29240.30万只,分别增长9.8%、9.2%;全年牛出栏6.59万头、羊出栏102.34万只,分别下降18.5%、10.8%。肉蛋奶产量分别为63.59万吨、44.25万吨、6.64万吨,分别增长-1.3%、1.5%、-17.7%。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其中,轻工业下降1.7%,重工业增长3.1%。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26.0:74.0调整为27.2:72.8。工业用电量234.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76.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附表。
表2 2019年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名 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小麦粉 | 万吨 | 165.8 | 18.2 |
饲料 | 万吨 | 181.3 | 16.1 |
熟肉制品 | 吨 | 60537.7 | 18.6 |
纱 | 万吨 | 37.7 | -10.5 |
毛机织物(呢绒) | 万米 | 183.2 | -33.7 |
蚕丝被 | 万条 | 72.6 | 32.7 |
服装 | 万件 | 2670.6 | 7.6 |
针织服装 | 万件 | 2502.2 | 10.9 |
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 | 万吨 | 92.1 | -14.7 |
硫酸(折100%) | 万吨 | 154.1 | -8.2 |
烧碱(折100%) | 万吨 | 163.3 | 7.6 |
其中:离子膜法烧碱(折100%) | 万吨 | 85.3 | 9.6 |
合成氨(无水氨) | 万吨 | 63.4 | -18.8 |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 | 万吨 | 11.8 | -54.8 |
氮肥(折含氮100%) | 万吨 | 11.8 | -54.8 |
初级形态塑料 | 万吨 | 74.7 | 3.3 |
聚碳酸酯 | 吨 | 187530.8 | 111.0 |
橡胶轮胎外胎 | 万条 | 90.9 | -26.3 |
水泥 | 万吨 | 398.9 | 12.9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473.1 | 16.0 |
石膏板 | 万平方米 | 5332.2 | 19.8 |
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万平方米 | 405.4 | 91.5 |
钢化玻璃 | 万平方米 | 159.4 | -6.8 |
石墨及碳素制品 | 万吨 | 134.9 | 15.2 |
粗钢 | 万吨 | 167.0 | -3.4 |
钢材 | 万吨 | 1304.0 | 14.6 |
十种有色金属 | 万吨 | 203.3 | -2.2 |
精炼铜(电解铜) | 万吨 | 40.7 | -14.1 |
氧化铝 | 万吨 | 424.6 | -3.5 |
原铝(电解铝) | 万吨 | 162.7 | 1.4 |
黄金 | 千克 | 12615.7 | -35.3 |
白银(银锭) | 万千克 | 17.9 | -17.9 |
铜材 | 万吨 | 21.0 | 5.5 |
铝材 | 万吨 | 171.2 | 2.5 |
金属切削工具 | 万件 | 811.4 | -16.0 |
金属密封件 | 万件 | 578.0 | -12.0 |
建筑工程用机械 | 台 | 3764 | 66.5 |
纺织专用设备 | 台 | 6370 | 1.5 |
大型拖拉机 | 台 | 2089 | -47.9 |
中型拖拉机 | 台 | 15939 | 5.3 |
汽车 | 万辆 | 2.9 | -6.5 |
低速载货汽车 | 万辆 | 19.5 | 2.6 |
变压器 | 万千伏安 | 87.7 | -76.7 |
电力电缆 | 万千米 | 28.5 | 19.7 |
光缆 | 万芯千米 | 101.0 | -75.4 |
工业效益下滑。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2.9%;利润下降39.9%。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50户,其中过50亿元的企业10户。
建筑业实力增强。建筑业总产值2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竣工产值146.6亿元,增长11.0%;签订合同额683.3亿元,增长16.0%。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41.2%。服务业投资下降7.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5.0%,比上年提高27.1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继续得到抑制,下降68.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9.5%,比上年回落8.2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住宅投资完成272.3亿元,增长5.0%。商品房销售面积535.6万平方米,下降1.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38.6万平方米,下降1.4%。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5%,其中城区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7%;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3%。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化妆品类增长8.6%,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增长33.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增长12.2%,智能家电和音响器材类增长5.9%。
对外贸易有所下降。进出口总值408.14亿元,比上年下降16.2%。其中出口总值206.45亿元,下降15.1%;进口总值201.69亿元,下降17.3%。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5个,实际利用外资7253万美元,增长99.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143.64亿元,下降1.1%;非税收收入52.99亿元,增长8.0%;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3.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27.08亿元,增长4.4%。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6.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8.1%。
金融支撑更加有力。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81.86亿元,比年初增加374.6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684.36亿元,比年初增加339.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45.35亿元,比年初增加170.9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684.99亿元,比年初增加101.02亿元。
保险业保障服务水平提升。实现保费收入119.85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6.77亿元,增长6.4%;人身险保费收入83.08亿元,增长11.2%。承保金额10.77万亿元。支付各类赔款(给付)金额33.42亿元;赔付率27.9%。其中,财产险赔付18.34亿元,人身险赔付15.08亿元。
八、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力推进城区部分民办初中改制工作,3所中学8个校区改为公办性质初中,改制后主城区初中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占比由原来的58%降至18%,每年为学生减免学费1.8亿元,惠及2.23万个家庭。积极推动“全面改簿”收尾工作,完成25个薄弱学校校舍建设项目、23个运动场地建设项目。全力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新建、改扩建学校21所。加快建设公办幼儿园,新建50所幼儿园并全部完工。
体育赛事再创佳绩。成功举办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设有21个比赛项目,6项体育联赛,承办7项大型比赛。积极承办国家级重大赛事即2019年“新征程体育杯”全国少年柔道锦标赛、全国U17中国式摔跤青年锦标赛和全国三跤总决赛。参加省锦标赛获佳绩,共参加山东省锦标赛19次,参赛运动员302人,获金牌14枚、银牌8枚、铜牌27枚、40个前八名。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举办文化惠民演出6000余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73万场。扎实推进市辖区图书馆分馆建设,形成以海源阁图书馆为总馆的总分馆体系。成功举办第三届聊城文化惠民消费活动,以“文旅融合·惠享生活”为主题,包含文化旅游揽胜、艺术精品欣赏等六大板块,直接带动消费300万元。
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医养结合水平显著提升,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养中心、鲁西老年护养院进入全国医养结合典型行列,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安宁疗护模式在全省推广学习。建立各类医疗联合体37个,覆盖医疗机构200余个。全市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开工建设。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健康扶贫卓有成效,救治贫困患者近6万人,完成贫困人口签约14.7万人,实现全市贫困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和住院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
九、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2元,比上年增长8.8%;人均消费支出13823元,增长9.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15元,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204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6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811元,增长9.7%。
城乡建设日益完善。棚户区改造新开工8339套,基本建成1.35万套。改造老旧小区40个、4819户、41万平方米。新建改建道路105条、113公里,铺设雨污管网113公里。市城区打通“断头路”6条,新建过街天桥3座,实施路口渠化改造50余处。新增绿化面积262公顷,九州洼月季公园、二干渠生态公园建成开放。建设完成改厕服务站166个、公厕307个。完成79户四类重点对象、468户深度贫困地区其他危房户和3525户存量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总额102.28亿元,按时足额拨付各项社保待遇103.12亿元。年末,全市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1.45万人,基金收入99.31亿元;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7.88万人、57.27万人。连续第1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资157元;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保持在每人每月118元;建立失业保险金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机制,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月1085元增加到1240元。全市养老机构数99个,新增养老床位2576张,新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7处,农村幸福院20处。
社会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对象8.1万人,支出低保金2.45亿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0.48万人,低保标准每人每月500元;农村低保对象7.61万人,低保标准每人每年4500元,标准高于省定扶贫线。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1.87万人,支出救助金1.32亿元。
注:1.本公报中资料均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