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季度全市经济持续回升 实现良好开局
时间:2021-04-27 14:21:50
字号: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去年以来稳定回升态势,生产需求不断扩大,市场活力持续提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实现良好开局。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573.65亿元,同比增长18.0%,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98亿元,同比增长4.5%,两年平均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90.83亿元,同比增长22.7%,两年平均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322.84亿元,同比增长18.2%,两年平均增长6%。

一、三次产业全面回升农业生产稳定向好。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23.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比2019年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3%。蔬菜种植面积增长2.3%,总产量增长6.9%,生猪和家禽出栏分别增长1.2%和21.7%。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4%,比全省高3.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比2019年增长9.4%,两年平均增长4.6%。32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为93.8%。其中,有色金属增长17.4%,黑色金属增长23.4%,化工增长38.8%,农副食品加工增长12.7%,纺织增长28.3%,汽车制造业增长5.2%,医药制造增长6.6%,非金属制品增长30.8%,通用设备制造增长46.8%。产品产量增长面为74.5%,企业产值增长面为77.2%。

服务业强势回升。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73亿元,增长50.6%,比2019年增长16.6%,两年平均增长8%。26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增长面为96.2%。其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8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40.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50.5%,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162.6%、67.9%和23.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2.1%、29.6%和11.1%。

二、三大需求稳定恢复。投资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7%,增速比全省高8.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比2019年同期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12.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0.2%,制造业投资增长69.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1.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1%,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104.8%、101.8%、149.4%和161%,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3.1%、42.1%、57.9%和4.8%。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5000万以上项目973个,增加161个,完成投资增长24.9%;亿元以上项目806个,增加143个,完成投资增长21%。

消费市场全面复苏。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07亿元,同比增长38.4%,增速比全省高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比2019年同期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4%。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64.5%,比2019年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4%。其中,汽车销售增长83.2%,综合零售增长15.2%,石油及制品增长34.8%,互联网零售增长71.7%。

对外贸易持续改善。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值107.5亿元,同比增长10.8%,比2019年同期增长5.3%。其中:出口57.8亿元,增长24.1%,比2019年同期增长16.8%;进口49.7亿元,下降1.5%,比2019年同期下降5.5%。实际使用外资7562万美元,增长5949.6%,居全省第1位,比2019年同期增长145.1%。

三、动能转换深入推进。新动能快速成长。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8.3%,占全部规上工业的47.6%,较去年全年提高5.6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增加值增长52.6%,高端化工增长28%,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46.5%,新能源新材料增长21.8%。以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带动作用明显增长,1-2月营业收入增长3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规上服务业8.8个百分点。“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21.6%,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2.9%,旅游业增加值增长27%,医养业增加值增长15.1%。新动能投资力度明显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2.1%,比2019年同期增长161.0%,两年平均增长61.6%;占工业投资比重47.5%,提高14.7个百分点。“十强”产业投资增长50.1%,比2019年同期增长59.8%,两年平均增长26.4%。九大产业集群投资增长23%,比2019年同期增长127.4%,两年平均增长50.8%。消费升级类商品回升明显。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235.3%,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零售增长144.1%,新能源汽车增长248%,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300.3%、48.9%和2.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00.1%、22%和1.3%。

四、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企业效益明显提升。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5.7亿元,同比增长53.9%,实现利润总额37.0亿元,增长322.8%;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20.9%和137.8%,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9%和54.2%。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四新”投资增长57.1%,比2019年同期增长105.9%,两年平均增长43.5%;“四新”投资占比42.4%,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9.4%,比2019年同期增长898.5%,两年平均增长214.6%。财政收入扩量提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亿元,增长25.2%,居全省第3位。其中,税收收入42.2亿元,增长26.4%,占比69.4%,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产业转型加力推进。服务业引领作用凸显,一季度实现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1%。制造业比重稳步提升,实现增加值增长25%,高于第二产业和GDP2.3个和7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27.4%,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五、市场活力加速释放。市场主体快速增加。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35万户,增长24.7%。其中,新登记企业8372户,增长20%;个体工商户1.38万户,增长46%。用电量稳定增长。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163亿千瓦时,增长7.1%。其中,工业用电量141.58亿千瓦时,增长5.5%;第三产业用电量8.9亿千瓦时,增长28.8%。信贷投放保持稳定。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923.96亿元,比年初增长56.24亿元。金融风险有效化解,不良贷款下降23%,不良率下降24.2%。

六、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4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优于控制目标1.1个百分点。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2%,其中3月当月同比上涨0.8%,环比回落0.3%。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60元,增长11.4%,居全省第3位。其中,城镇居民9811元,增长9.6%,居全省第3位;农村居民4432元,增长14.8%,居全省第4位;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9.8%和11.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4%和6.6%。民生投入保障有力。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93亿元,占比达到74.5%。部分重点领域支出大幅增长,教育支出22.6亿元,增长25.2%;农林水事务支出8.2亿元,增长2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0.5亿元,增长19.6%。

  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各项指标大幅提升,实现了全面回暖、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开局。下一步,全市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以“六稳”促“六保”,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